近期参与了一场关于 用户 的培训。其中,老师分享了一个例子,觉得特别有意思。写出来分享。
老师讲:
“很多年前,我给我妈妈办了一张银行卡,给她说,去超市买东西,就不用带钱了,方便”
“不用,万一卡丢了怎么办。”然后老太太依旧带现金去超市买东西。
使用现金支付的习惯,并没有给老人带来不便,因此,她们不愿意接受新的方案。这种情况直到支付宝地推团队,在超市里,搞了一次地推活动——买米半价
看到老人在排队结账,地推走上去:“阿姨,来试试这个,用支付宝结账,买米半价”“诶,半价哦”然后去看看米新不新鲜。确认是大米,且新鲜之后,在地推的帮助下,注册了支付宝账号,绑定了银行卡。
解读:
老师是福建人,在南方,老人的购物习惯是,吃鲜的。所以老人们的特点,是对大米的品质和价格,非常清楚。
支付宝做的这次活动,买米半价。其中,最关键的字眼,是米。 因为米,在老人眼里,是必需的,是可以确认真假的。
在人性趋利避害的选择下。老人们发现,使用支付宝买米,可以获得利益。且运营人员协助降低了使用支付宝的阻力。很容易做出同意的选择。从而,转化成一个支付宝的用户。
反思:
在做产品、运营活动时。我们往往误认为半价,是吸引用户的关键字。但忽略了用户真实的痒点。 因此,才导致活动的失败。
在案例中,由于使用的是 大米,才对南方的老人产生了撬动效果。因此,将需求、活动,还原到用户视角,看问题,是非常重要的,也是容易经常被忽略的一部分。
延伸:
可以想象到的是,在易拉宝的设计上,大米 这个元素的设计一定是突出的、图像化的。因为面向这些老年用户,通常伴随着老花眼(视力不好,要看打字)。